在马来西亚,过去“立遗嘱”常被误认为是一种遥远的、甚至带有些许忌讳的行为。然而,近几年,随着数位遗嘱平台逐渐被接受,这样的观念开始发生转变。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:遗嘱,其实关乎一种责任感,也是一种为家人“先打好底”的生活安排。在这股趋势下,SmartWills Malaysia 与 My Legacy成了讨论度颇高的两家线上遗嘱公司。尤其当人们开始认真比较“SmartWills vs My Legacy”的产品与服务时,不少细节也逐渐浮现。
我们整理了两家平台的架构设计、功能模块、顾客支持机制与价格策略,试图回答一个简单却关键的问题:哪一个平台,更贴近你对“好好安排后事”的理解?
平台结构对比:一条龙式体验 vs 模板式服务


从遗嘱制定流程来看,SmartWills 的平台更像一个带有互动性质的个人资产规划系统,而 My Legacy 则较偏向传统格式的表单系统。
使用者在 SmartWills 上,不只是填写姓名与财产分配而已,它在步骤间穿插具体的解释——什么是遗嘱执行人,什么样的财产该如何设定受益人规划,而监护人能否是同一个人等。整套流程像在做一次完整的家庭审视。反观 My Legacy 虽提供标准化模板,也覆盖基本功能,但引导上较少“解释性语句”,对没有法律背景或经验的新手来说,需要花一点时间理解每一项设定背后的意义。
不过值得一提的是,两者都支持线上立遗嘱步骤,从填写到文件生成,都能在线上完成,最终打印并签名即具遗嘱法律效力。
SmartWills产品与价格策略更具层次


当谈到“服务”这件事时,我们常会下意识地聚焦在价格。但在SmartWills价格策略中,我们注意到一个关键设计——区分SmartWills普通方案与SmartWills高级配套,本身其实也是一种用户教育机制。
普通方案提供简洁的文件生成,适合单身人士、小家庭或资产结构简单的用户。而高级配套则多了诸如:定期更新功能、遗嘱调整机制、法律顾问对接等,更贴合有中长期资产调整需求的家庭。
一位三十多岁的企业中层受访者就说:“我一开始选了普通版,后来家里买了第二间屋子,又加了孩子,我才升级配套。平台本身会提醒你要同步更新,这点很重要。”
而 My Legacy 的服务内容偏向“一次性”定价,虽然稳定,但缺少弹性升级选项,使用者若需要调整,需重新启动流程。
“SmartWills vs My Legacy”:谁的操作方式更顺手?
SmartWills操作方式的设计逻辑,与一般人平日使用的线上表单或申报系统相似,容易上手。平台中还有图表协助用户建立对资产分配比例的直觉理解,这种视觉化介面,对非专业人士而言是一种友善设计。
此外,SmartWills 特别重视「使用后的执行」,设有备份提示、证人签名指引、下载及存档机制,并主动建议用户与家庭成员同步信息。
而在 My Legacy 中,虽然也提供执行指引,但用户需自行从邮件或PDF中寻找说明,流程上显得较为被动。
两家平台都合法,重点在谁更能协助你落实


我们访问的几位使用者中,有人选择 SmartWills,是因为它「像生活中的提醒式应用」,也有人选择 My Legacy,因为它「看起来比较正式、像传统律师文件」。
但不管哪家平台,都需遵循马来西亚法令,尤其是涉及资产、监护安排与海外资产时,最终都需满足一定程序,才能具有法律约束力。
在此之上,更重要的是:平台能否协助你家庭资产同步规划、能否适配不同族群如非马来西亚公民遗嘱服务,能否让你一次理清所有「怕遗漏」的点——这些,才是真正拉开差距的关键。
小结:“SmartWills vs My Legacy”,不是输赢,而是匹配度
SmartWills vs My Legacy的比较,其实不太像选A或B,更像是找一位能和你一起梳理人生布局的助理。
My Legacy 保留了传统服务的稳定节奏,适合偏好保守型设计的人群;而 SmartWills Malaysia 更强调数位化、多元互动与系统性规划,特别对年轻家庭、首购族、跨国生活者来说,更具操作弹性。
官网:SmartWills Malaysia
Email:enquiry@smartwills.com.my
联络方式: 012 6644929 (销售) / 012 334 9929 (客服)
地址:No. 46A (1st Floor, Jalan Ambong 1, Kepong Baru, 52100 Kuala Lumpur, Wilayah Persekutuan Kuala Lumpur